六安篮茶的核心茶山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、金寨县等地,地处北纬31°大别山腹地,平均海拔600米以上。这里峰峦叠嶂,溪涧纵横,形成独特的“山高谷深、云雾缭绕”的自然生态景观。茶山常年气候温和湿润,年均气温约15℃,年降水量达1500毫米,昼夜温差显著,加之深厚的腐殖质土层和充沛的云雾滋养,为茶树的缓慢生长与内含物质积累提供了理想条件。茶山植被覆盖率高,生态多样,茶树多分布于向阳坡地或峡谷地带,土壤富含矿物质,尤其是铁元素,赋予茶叶独特的红润汤色。历史上,这片茶山自明代起便是六安篮茶的原产地,郑和下西洋时期更以祛湿功效闻名,被誉为“圣茶摇篮”。
六安篮茶高山茶园,平均海拔都在600米以上,
常年云雾缭绕,昼夜温差大。
土壤大多为沙砾乱石,生态植被良好。
茶树品种均为原生群体种。
六安篮茶原生态茶园,常年被竹林环抱,
形成独特的小气候。茶叶在此环境中生长,
内含丰富,自带花香,口感独特。
六安篮茶的茶园以传统生态种植为特色,茶园多依山而建,采用“林茶共生”模式,保留自然植被与生物多样性,避免农药与化肥的过度使用。茶园管理严格遵循古法,谷雨前后10天采摘一芽二叶至三叶的鲜叶,确保原料柔嫩肥厚。茶树品种以当地群体种为主,树龄多在数十年以上,根系深扎于富含腐殖质的红黄壤中,叶片厚实且内含物质丰富。
茶园还注重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的结合,例如引入有机种植标准,通过人工除草、生物防虫等方式维持生态平衡。采摘后的鲜叶需经摊青、杀青、揉捻、晒坯、发酵等多道工序,最终以竹篓内衬粽叶的独特方式包装陈化,形成“越陈越醇”的品质特征。茶园不仅是茶叶生产的基地,更是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,通过茶产业带动农户增收。
六安篮茶西茶谷茶园,位于六安市五百里茶谷,
金寨县油坊店到麻埠段,是响洪甸水库的上游,
水质优良,土壤为沙砾,透气性好。茶树临水而生,自带独特的清香。
六安篮茶的茶农世代传承制茶技艺,以匠心守护这一历史名茶。茶农多居住于大别山腹地的村落中,依时令劳作,春季采茶、夏秋制茶、冬季养护茶树,形成与自然节律同步的生产模式。他们深谙传统工艺精髓,如手工杀青需精准控制铁锅温度至300℃,揉捻力度讲究“轻重交替”,晒坯则依赖自然阳光与山风,确保茶叶发酵均匀。近年来,茶农在非遗传承人(林兴毅)的带领下,结合现代技术改良工艺,同时坚守“以陈为贵”的核心理念,六安篮茶得以复兴。
位于响洪甸水库周边的核心茶园,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。
茶树多生长于乱石之中,为六安篮茶茶中珍品。
-
100000亩
茶山面积
-
58家
茶园数量
-
1500人
茶农人数
-
12000平方
茶厂规模
-
300吨
篮茶年产
六安篮茶,为历史名茶、其选料精致、做工讲究,属于中国黑茶大家庭中的贵族茶品。六安篮茶因战争于1943年停产。近年来,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六安篮茶的研发生产,组织茶叶专家、茶叶加工企业挖掘历史。研发适宜于现代生产加工的篮茶工艺。2014年恢复六安篮茶生产。澳门茶王、澳门华联茶业公司前董事长曾志挥先生和现任董事长、总经理曾佐威先生作为市场需求方,多次赴金寨考察和指导六安篮茶生产。
2020年,六安篮茶茶业有限公司先后投入五千多万重现复产。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梅山湖路410号建设12000平米的专业制茶厂房。公司严格遵循六安篮茶古法生产工艺,常请安徽多位茶叶专家亲临现场指导,中国工程院刘仲华院士赋能、中国黑茶制大师丁深根指点、在金寨具委、县政府各级领导的关怀下,2021年,六安篮茶茶业年产三千吨六安篮茶成品茶联装自动生产线正式投产。
六安篮茶制作分为采摘、初制和精制。
采摘:谷雨前后10天,采自1芽2叶、1芽3叶或对夹叶;
初制:摊青、杀青、揉捻、晒坯(发酵)、烘干;
精制:筛分、风选、挑拣、拼配匀堆、足火、露茶、蒸软、装篓成型、复烘而成。
制成后趁热装入内衬有粽叶的圆形竹篓中压实存放。六安篮茶制作分为采摘、初制和精制。
采摘:谷雨前后10天,采自1芽2叶、1芽3叶或对夹叶;
初制:摊青、杀青、揉捻、晒坯(发酵)、烘干;
精制:筛分、风选、挑拣、拼配匀堆、足火、露茶、蒸软、装篓成型、复烘而成。
制成后趁热装入内衬有粽叶的圆形竹篓中压实存放。